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品欣赏

五年琱生簋

五年琱生簋  

五年琱生簋,传世器,通高20.8厘米,口径19.5厘米,内有铭文11行104字。又名召伯虎簋、五年召伯虎簋。  

从周武王灭商到周幽王统治崩溃(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史称“西周”。这个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管理和控制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财计组织制度。审计制度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有了初步的轮廓。西周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奠基时代。  

琱生簋的铭文记载了大宰琱生审计贡税一事。铭文中主要提到琱生、召伯虎、君氏和止公。琱生,周宣王时任大宰。根据《周礼》记载,在周天子之下,设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卿,大宰(冢宰、太宰)为天官之长,相当于后世王朝的宰相,执管全国行政、财经工作,并侧重官吏财经方面政绩的考核监督。召伯虎,周宣王及幽王的大臣,是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当时主管有关诸侯采邑主贡税事项。君氏,是周宣王的王后,止公是她的父亲。  

周宣王五年,琱生审计上一年的会计簿书时发现,止公没有向朝廷缴纳贡税,多有积欠,于是叫召伯虎前来接受审计。君氏想为自己的父亲开脱,说止公不缴贡税与主管贡税的召伯虎默许纵容有关,如果止公有三分过错,召伯虎就有二分。君氏一方面为父亲不缴贡税的过错开脱,把部分责任推到召伯虎身上;另一方面用贵重的玉器“大璋”贿赂召伯虎,向他对止公的默许表示感谢。而召伯虎虽然为自己辩解,但又觉得继续纵容止公不妥,于是送玉器“瑾圭”贿赂琱生,欲使琱生不再追究此事。此事虽不了了之,但铸成器皿留存下来,更多带有记录历史、警示后人之意。  


(审计博物馆陈雅婷)  


西周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传世器,造型别致,器底皆铸铭文,内容前后衔接,甚为罕见。由于两簋铭文都提到召伯虎参与其事,过去曾将其命名为“召伯虎簋”,实际上作器者为琱生,因而订正为“琱生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