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上海特派办前往吉林开展粮食审计的现场照片
1998年夏季,根据朱镕基总理指示,审计署组织了全国审计机关近五万人对“政策性粮油经营企业新增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情况”进行审计。这是一次落实宏观政策调整的重要任务,上海特派办抽调了50%以上的审计人员,组成10个审计小组,由时任分管副特派员周一芬(右2)带队,远赴吉林省各市县审计。审计中,时任特派员崔雷平(左4)专程到每个审计点听取汇报并指导工作,图为白城国家储备粮库审计现场。
回想这次粮食审计,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出远门审计。以前根据审计范围的划分,上海特派办工作区域是上海市和浙江省,我们守土有责、不出沪浙。这次到吉林审计,几十个人同机飞往长春,大家既激动又担心。我被分到白城,一个与内蒙古相邻之地。这里比较偏僻,很多人没出过远门,只有粮库主任到过上海,还是“文革”期间大串连去的。当地人好喝一口,是那种自制的高度白酒,粮库主任是无酒不下饭;而审计组成员严格执行禁酒令,滴酒不沾。粮库的食堂很小,只有一张桌子,同桌吃饭,喝与不喝泾渭分明。当年白城经济不发达,下岗职工很多。粮库员工尽管没下岗,但也欠薪很久了,每月只发100元生活费。而粮库的耗子却又大又肥,还到我们住的房间串门。我们审计组只有一位女同志,她请大家帮忙将串到她房间的一只大耗子打死了,结果当天晚上来了大大小小十几只耗子,吓得这位女同志逃到男寝室,干坐了一夜。
根据审计方案,我们必须核实粮库的真实库存。可面对着一堆堆小山似的粮堆,要在短时间内搞清楚数量,确实不易。那个年代粮库称重是靠人肩扛大包上磅秤称的,若要复秤一遍,那要多少人多长时间啊?大家群策群力,在逐个察看粮食堆放库后,对有包装袋且摆放整齐的,计数后核对库存账;对散装堆放的,则通过几何测量体积来算出其重量;对存放在外库的,检查出入库及运输凭证,查看保管合同;对有怀疑的,组织力量重点复秤,终于在较短时间内核实了库存数量。
审计查账中,我们做到对挂账的内容笔笔复查,弄清原因;对贷款的金额及去向,盯住不放。尤其是新增贷款,取得了银行函证的回函还不放心,又专门去银行对账,果然发现该粮库近期一笔200万元的贷款未入账。我们找粮库主任和财务负责人,与其严肃地谈话,追查钱款的去向,他们支支吾吾辩解说怕员工知道了会来讨要欠薪,所以不敢在账面反映。在审计人员不依不饶的追查下,他们从财务负责人的抽屉里面拿出了200万元现金。对审计发现的违规事项,我们毫不留情地依法作出了处理。对企业存在的困难,我们也如实向上作了反映。苦战了两个月,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当我们凯旋时,带队的周副特派员却倒下了。两个月来,她在十个审计点之间穿梭奔走,足迹踏遍吉林全省,她忍着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坚持工作直到审计结束。医生说,如果再不开刀,结石就要穿孔了。其他同志在家庭困难和审计工作之间,也都选择了克服困难,没有影响工作。忠于职守是我们这一代审计人共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