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博物馆动态

审计博物馆2014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4-26

为贯彻落实《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审计博物馆宣传审计和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审计博物馆的专业品质、社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结合国家《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博物馆发展规律,坚持贴近审计工作、贴近审计文化、贴近人民群众,忠实记录审计事业发展历程,传承审计文化精神,进一步强化收集保护审计藏品、研究宣传审计等职能,全面提升审计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审计特色。按照“收藏历史、服务今天、面向未来”的思路,收集和保护与审计相关的文物、文献和史料。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开展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服务于审计事业发展大局。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藏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审计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全力办出审计特色。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审计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陈列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现代博物馆制度,有效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审计博物馆资源的综合效益。

——坚持服务为主。秉承“公益办馆、文化惠民”理念,坚持免费开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主要目标。

——2016年底,审计博物馆藏品超过5000件,达到三级博物馆评级的最低限要求。2020年底,藏品超过10 000件,达到二级博物馆评级的最低限要求。

——2014年开始尝试开展审计文博项目研究,到2020形成较为健全的科研工作体系和科研管理机制。

——20141月,在审计署专网建立审计博物馆网页,启动数字博物馆建设。20171月,在审计署门户网站试运行网上博物馆,2018年正式运行,2020年底达到数字博物馆基本要求。

——2016年至2020年,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和审计事业发展重要事件、时点,每年举办临时专题展览,展示水平显著提升,年观众达到10万人次(含网上参观人次)。

——审计博物馆藏品建账建档率达到100%,防火、防汛、防盗设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2017年底前初步构建起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现代博物馆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藏品收集保护。

——开展审计史料抢救性专项工作。针对建署30年审计史料不完整、相关实物较少的状况,实施抢救性专项工作。2014年完成全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领导人员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形成《全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领导人员名录》;征集与审计相关重要的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以及审计专著、审计教材、培训教材等书籍,编辑整理文献资料及图书目录;完成《审计署组织机构沿革》的编辑整理工作。2014年至2016年,组织审计署各单位完成本单位发展历程及历年大事记的编辑整理工作,配套征集相关审计史料。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藏品征集机制。根据审计博物馆的使命和发展方向,按照审计博物馆主导、审计系统各单位负责、审计干部全员参与的原则,2014年制定《审计文物和史料征集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征集范围、征集内容以及审计署相关单位职责,完善日常征集和专项征集等方式及程序,实行征集联络员制度,夯实藏品征集的制度基础。

——不断充实藏品体系。积极开拓征集渠道和途径,加强日常征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征集,有计划地复制审计重要文物,尝试开展口述审计史的拍摄制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收集各国审计机关藏品,不断丰富藏品种类,大幅度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奠定审计博物馆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完成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新征集藏品自到馆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登记建档工作。按照检索快捷、查找准确、管理便捷的原则,建立藏品数据库。根据藏品不同等级和不同材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全面实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促进保存条件的改善;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有效降低藏品的自然损坏率。

(二)科学研究。

——建立健全科研工作体系。设立科研工作专职岗位,与署科研所、审计学会等单位共建科研联合体,与相关大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有效的科研工作架构体系。

——明确研究方向。研究古代、近代、红色根据地等不同时期审计内容在当时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典型审计案例、审计人物、审计制度和审计技术方法,研究审计制度变革与经济社会制度发展关系,研究审计文化和审计精神的发展过程与时代特征,为当代审计工作服务,为当代审计工作者的全面发展服务。

——准确选定研究项目。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入手,注意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相关线索,准确选定研究项目,从2015年起,每年选定12个研究项目,经报请批准后实施。

——初步建立起科研工作队伍。在完成审计博物馆研究项目的同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署科研所、审计学会课题研究,与文博专业院校及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到2020年底初步建立起一支35人、具有一定科研经验并形成一定成果的科研工作队伍。

(三)展陈教育。

——充实调整基本陈列。综合开馆以来各界人士的反馈意见,2014年修改调整古代部分基本陈列,完成地下一层的装修整理。根据《中国共产党审计工作史》的研究成果,2016年压缩民国时期基本陈列,扩充部署革命根据地时期基本陈列。2016年底,形成地上3层为固定基本陈列(依次为古代、近代和现代部分)、地下1层为临时性专题展览陈列的总体布局。

——切实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充分运用研究成果,挖掘审计文物背后的故事,广泛宣传审计典型案例,大力宣扬审计人员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深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认识,激发审计人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审计人员筑牢防线、清正廉洁。

——逐步开展分类教育。面对不同参观群体,与署相关部门合作,制作审计基本知识、审计程序等动画片,设计审计流程模拟操作系统,开展好分类教育工作,生动形象地向社会普及审计知识。深化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创造与教学内容互补的教育活动项目品牌。

——创新文化传播形式。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综合运用动画、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采用现代化、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展现方法和展示手法,增强陈列的可读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依托审计署远程教育网络和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干部和社会公众。

(四)数字博物馆建设。

——制定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按照数字博物馆建设标准及要求,2014年起草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在审计署专网运行网上博物馆,2020年底前,围绕馆内业务、观众服务、博物馆运营三大模块,按照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的标准,初步建成数字博物馆。

——充实网上博物馆展现内容。2014年至2015年,拍摄建署30周年成就展、审计博物馆宣传片等视频资料,连同各地方审计机关30周年优秀项目视频片,加载审计署专网审计博物馆网页,有效扩大受众面。2015年至2016年,将审计博物馆固定陈列制作成网络虚拟展馆2016年至2020年,按照临时展览实物与数字化同步制作的原则,不断充实网上博物馆展示内容,初步具备数字博物馆基本条件。

——分步实施数字化工作。2014年,在现有藏品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上,针对审计藏品特点,按照关键字段完整、查询搜索快捷、定库定位准确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管理软件。根据文件、资料、照片的特殊查询需求,开展数字化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2015年至2016年,针对馆内业务和博物馆运营开展数字化建设,为建设数字博物馆打下坚实基础。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博物馆制度。

——建立健全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和有关政策,坚持审计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实行有利于审计博物馆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审计博物馆的职责和权限,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发展审计博物馆,探索建立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办馆行为,不断提高办馆质量。

——探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审计博物馆在职权范围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藏品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逐步探索建立理事会制度,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提升专业化水平。

——保障经费投入。根据审计博物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定位和免费开放的实际情况,申请全额财政拨款保障正常运行,申请博物馆类文化扶持专项资金保障数字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勤俭办馆,杜绝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审计博物馆。

——建立符合博物馆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全面覆盖、协调配套、运转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服务、设施及安全等管理制度。围绕人事、财务、资产、文书资料等综合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运转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工作人员队伍。

——科学合理设定内设机构。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和审计博物馆履行职责需求,科学合理设定内设机构,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明确任职学历标准、专业背景和品行要求,严把入口关。加强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规范用人行为。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教育培训,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全员培训,有针对性的参加馆长培训、藏品保管及修复培训、陈列展示设计培训等,组织工作人员多渠道参加科研课题并自主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持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博物馆专业、运营管理以及审计专业知识学习活动,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工作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培育实、高、新、严、细”的良好作风,努力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探索建立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根据审计博物馆业务特点,科学设计考核要点、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值,探索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努力造就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工作人员队伍。